1. 定义
数字PCR(Digital PCR) 是一种基于单分子扩增的核酸绝对定量技术,无需依赖标准曲线,通过将反应体系分割成数万至数百万个独立微单元,实现靶基因的“有/无”二元判定,最终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目标分子拷贝数。
核心设备:数字PCR分析仪(包括微滴生成仪、PCR扩增仪、微滴读取仪三部分)。
2. 技术原理
工作流程
样本分割:
微滴式(ddPCR):油包水微滴(如Bio-Rad QX200)。
芯片式(cdPCR):微流控芯片分舱(如Thermo Fisher QuantStudio? 3D)。
将含有核酸模板的PCR反应体系(含荧光探针/染料)分割至大量独立微单元(微滴或微孔)。
主流分割技术:
PCR扩增:
微单元在传统PCR仪中进行热循环扩增,靶分子独立扩增产生荧光信号。
荧光检测:
阳性单元:荧光信号超过阈值(含靶分子)。
阴性单元:无荧光信号(无靶分子)。
使用高通量荧光检测系统扫描每个微单元的荧光强度。
3. 核心优势
特性 说明 绝对定量 无需标准曲线,直接输出目标分子拷贝数/μL。 超高灵敏度 可检测低至0.001%的罕见突变(如肿瘤ctDNA)。 强抗干扰能力 对PCR抑制剂耐受性显著高于qPCR。 精密度高 变异系数(CV)<5%,适合微小差异检测(如基因表达微调)。 多重检测能力 支持多通道荧光(如HEX/FAM/Cy5),同时定量多个靶标。 4. 与传统技术的对比
参数 数字PCR(dPCR) 实时荧光PCR(qPCR) 定量方式 绝对定量(直接计数) 相对定量(依赖Ct值/标准曲线) 灵敏度 可检测单拷贝差异 通常>10倍浓度差异 抗抑制能力 强(抑制剂被分散至微单元) 弱(抑制剂影响整体反应) 成本/通量 单次成本高,中低通量(1-96样本/次) 成本低,高通量(384孔板) 5. 核心应用场景
(1)精准医疗
肿瘤液体活检:
超低频突变检测(如EGFR T790M、KRAS G12D)。
微小残留病灶(MRD)监控。
无创产前诊断(NIPT+):
染色体微缺失/微重复(如DiGeorge综合征)。
(2)病原体检测
病毒超早期感染:HIV/HBV潜伏期低载量病毒定量。
耐药株识别: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低频突变。
(3)基因编辑验证
CRISPR编辑效率精确定量(如脱靶率检测)。
(4)环境与食品安全
转基因成分痕量分析(<0.1%)。
水体/土壤中病原微生物超敏检测。
6. 技术局限性与挑战
成本高昂:微滴生成芯片/专用试剂价格较高。
通量有限:单次运行样本数通常≤96例(远低于qPCR的384孔板)。
操作复杂度:需严格分区防污染(尤其微滴操作)。
数据解读要求高:需专业软件分析微滴聚类(如阈值设定)。
7. 仪器关键组件
模块 功能 微滴生成仪 将样本分割为均一微滴(油包水体系)或加载至微孔芯片。 PCR扩增仪 提供标准热循环条件(与传统PCR仪兼容)。 微滴读取仪 高通量荧光扫描仪,识别每个微滴的荧光信号(多通道滤光片系统)。 分析软件 自动识别阳/阴性微滴,计算浓度并输出结果(如QuantaSoft?、QuantStudio?)。 8. 发展趋势
集成自动化:一体化设备整合微滴生成、扩增与检测(如Stilla Naica系统)。
纳升级微滴:提升分割密度(百万级/样本),进一步提高灵敏度。
多重检测升级:6色以上荧光通道,实现单次检测>10靶标。
成本降低:微流控芯片批量化生产推动单次检测费用下降。
临床认证加速:FDA/CE认证试剂盒增多(如乳腺癌PIK3CA突变检测)。
9. 代表机型
品牌 型号 技术路线 通量 Bio-Rad QX200? Auto DG 微滴式(ddPCR) 8样本/批次 Thermo Fisher QuantStudio? Absolute Q 芯片微孔(cdPCR) 24样本/芯片 Stilla Technologies Naica? Sapphire 微滴式(Crystal?) 6样本/芯片 Qiagen QIAcuity? 纳米板式 24/96样本 总结
数字PCR分析仪凭借单分子绝对定量能力,在超低丰度靶标检测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,尤其推动液体活检、痕量病原体诊断等精准医学发展。尽管存在成本与通量限制,但随着微流控技术进步和临床需求增长,其正在从科研向临床诊断快速渗透,成为分子诊断领域的“金标准”级工具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