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制定的集采计划,如今开始一一落地。
01
多地启动新集采任务
7月18日,福建省泉州医保局发布《关于开展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、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》(简称《通知》)。
根据《通知》,此次信息采集的品种范围包括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(须包含鞘管、扩张器)和一次性使用阴道扩张器,信息维护时间为2025年7月18日08:00至7月29日17:00。
普耗集采是今年福建的重点工作。今年2月福建省医保局发布《关于印发2025年全省医疗保障工作要点的通知》,提出原则上具备条件地市至少承担1项普耗全省联盟集采任务。
根据各地披露的信息,厦门牵头有创血压传感器和宫颈扩张球囊;宁德负责静脉营养袋和血氧饱和度传感器;南平采购活检针和包皮吻合器;漳州是压力延长管和普通注射器(带针)。
截至目前,上述多个集采已完成信息维护并发布采购征求意见稿,预计不久将开展正式带量采购。
今年年初,国内多省接连公布其2025药品耗材集采计划,随着下半年拉开序幕,各类重磅项目迎来加速启动。
赛柏蓝器械制图(不完全统计)
除了福建地市牵头的省联盟普耗集采外,湖南牵头的高频电刀类全国联采也刚于7月16日启动信息维护;广西的牵头开展中医针具类集采在6月步入信息填报阶段,在中国-东盟医药区域集采平台赋能下,该集采的影响范围或将不仅限于国内。
河南也表态将承接“一省牵头,全国联采”的任务。按照国家医保局部署,2025下半年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,预计还将有其他耗材全国联采项目即将浮出水面。
安徽除了明确要开展1个批次以上的省级/省联盟耗材集采外,还将继续加深设备集采实践。今年3月安徽发文,计划2025年采购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均应参加省级集中采购。
02
耗材集采持续创新
降价范围再延伸
根据中国医药报数据,2024年我国医用耗材集采共开展101项,较2021年的113项、2022年的118项、2023年的116项数量有所下降。
其中,包括国家级2项、省级69项、市级15项、军队15项。从采购类别来看,带量采购项目有68项,占比67.3%;联盟采购项目有22项,占比21.8%。
虽然数量整体下降,但其围绕高值耗材的扩围,以及全国联采、服务集采等实践仍让2024无愧是集采大年,且相关探索在2025年被顺利继承。
例如,江苏首创医疗服务集采(无创产前基因检测)已于今年1月1日落地执行,浙江近期官宣将加速跟进。
集采模式创新系近年改革重点之一。7月14日,贵州医保局发布《关于组织开展贵州省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的公告》,明确对“立项指南”要求的“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储存服务”采取“云胶片(医用耗材)”集中带量采购,突出集采与医疗服务价格、与服务属性的高关联性。
集采中选之外,未中选和非集采耗材也在2025年迎来新的降价手段。
7月18日,北京医保局发布《关于开展静脉留置针类、输液器类、腔镜切割吻/缝合器类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相关信息维护工作的通知》。按照此前要求,相关耗材在外省有中选价格的需接受调价,否则将在采购平台被标红提示。
非集采耗材,即未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医用耗材,目前也将面临另一种形式的联合采购。浙江近日发文,将以专科医院联合采购、医疗联合体采购、自愿组成采购联盟采购等形式对非集采耗材开展组团采购。
从2024年的经验可见,耗材集采中选规则医相对温和,并且针对不同品类特性,集采规则趋向精细化,产品降价冲击对企业端的影响已逐步减弱。但大规模/创新集采作为市场、行业风向标的意义却并未转变,且随着以价换量的红利释放地更为彻底,中选资格仍将是各大企业今年布局中的重要任务。
注: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